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

微故事: 尋燈時節 (東加豆)

 微故事: 尋燈時節 (東加豆)





(阿明)在中秋前夜的街角,發現了一個被棄的傳統兔仔燈籠。燈籠做工精細,竹骨還挺著,宣紙泛黃,像一張滄桑卻仍不肯認老的臉。他本要轉身離開,卻見燈肚裡有張對摺的紙片。


"雙黃豆沙月,苦中一點甜,就像人生。"

字跡工整得近乎固執,沒有署名,但有墨香殘留,彷彿寫的人剛走兩步。


這句話似沒頭沒尾,卻似鉤子扯住阿明的心裡。他是一家設計公司的項目經理,每天與數據圖表打交道,或者談戀愛。這張手寫紙條讓他想起小時候,母親總說豆沙月餅要配濃茶,苦味過了,才有回甘。


信頭印著(留香園)地址:香港筲箕灣亞公岩村里三....之後的矇查查看不清楚。"反正屋企都無人等我,無啲咩賞月團圓食月餅..." 阿明喃喃自語。


他決定找出燈籠的主人。


阿明住在天水圍,筲箕灣對他來說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地區,他沒有想過搭巴士,那一年的中秋,到現在都記得。皆因直達車的方便,巴士直去黃大仙,結果遇上大塞車,卒之在車廂內呆等了一小時四十五分鐘,手機每隔三分鐘就響一次,阿蘭的奪命來電,仿佛外母身上綁上了計時炸彈...

當然,現在他什麼都不怕了,那些人如今都跟他再沒有關係。


阿明走在筲箕灣亞公岩村里,終於找到那間糕餅店(留香園)。一間隱藏在老社區內的,空氣中散發著豆沙月餅的甜香,一個繫著綠色小格子圍裙的女人正低頭清洗器皿。


她叫(月姐),是這間店的主人。


"這燈籠是我阿嫲的。" 月姐一眼就認得出阿明拿著的兔仔燈籠,她擦掉手上的洗潔精,眼神裡有驚訝,也有一絲防備。"這燈籠是上周帶去天水圍做展覽,也許太忙太亂了,幾件東西都遺失了,一直想找回" 月姐眼神充滿感激。


原來,月姐的阿嫲生前最愛做兔仔燈籠,每個燈籠裡都藏著一張手寫箴言。那張關於豆沙月的紙條,是阿嫲留給有緣人的禮物。不過,嫲嫲都不在了,老人一跌就不起,三個月就不在,不知是喜還是悲,兔仔燈籠是三年前的製成品了。


阿明感到不好意思,聽著別人家事...


(留香園)舖頭丟空兩年,月姐剛接手,唐二哥卻從加拿大老遠飛回來看留香園,不是看月姐。"賣掉鋪子,這年頭誰還吃豆沙蓮蓉月? 趁現在還有價有市。" 唐兄毫不避忌開口說分家。


"你唔使唔好意思,我無諗過同你做朋友,心事同陌生人傾係最適合嘅。" 月姐說。


"懷舊算唔算奢侈品? 如果無能力咪接咗佢囉!" 阿明脫口而出,說完才驚覺失言。


月姐沉默地打開焗爐,取出月餅。豆沙的香氣湧出,她輕聲說:"肚餓嗎?"


"肚餓唔係食月餅架喎...不過想食。" 阿明似乎在捉弄她。


阿明第一次吃剛剛出爐的月餅,咬下去,酥皮脆得掉渣,裡面的豆沙餡又軟又綿,帶著一股溫熱的甜香在嘴裡化開,吃起來就是一種簡單的滿足。


"八點半啦喎,唔使返去陪老婆?"月姐問。

"唔使啊..." 阿明。


阿明咬住支煙仔,苦笑地說:"屋企只有四面牆,可能幫你收舖會充實啲。"


"咁妳呢?" 阿明說。


"唔使!" 月姐雙眼看著又大又圓的月光,接著深深的吸氣,又長長地呼氣,一呼而盡,仿佛要把所有垃圾吐出來。


那晚,兩人藉著月光,試著重製一個兔仔燈籠。削竹篾、糊棉紙,笨拙的動作裡有種安靜的默契。月姐教他每一個步驟,阿明很久沒有這樣專注於一件事物了,電腦裡的設計圖永遠在修改,而手中的燈籠卻漸漸成形。


他們坐在店門口,街頭再沒有行人,吃飯的在吃飯,玩火點燈都不會在這條街。


竹篾在月姐手中彎出兔子的輪廓,阿明笨拙地跟著學,竹篾卻不聽話地彈開,指腹留下淺淺的紅痕,他發現,自己太久沒有觸摸會反抗的材料了。


每隻燈籠都不一樣,不是你拗它,是燈同你一起成形的。月姐說。


燭火點亮,光從皺褶間透出,映出一隻歪斜卻生動的兔子。不完美,卻獨一無二。


阿明看著剛做好的燈籠,在夜風中輕輕搖晃,他忽然覺得這一刻很珍貴,即使相遇是意外,但願意為這些意外停留的片刻,直到餅舖打烊。



寫作日期:2025年10月6日 

完成時間 : 15:32pm

圖. 人工智豆

文. 東加豆


我除了寫微故事,還製作有聲書,希望我們能互相認識。

喜歡我的文章嗎?盼得到您的支持、點讚,或分享我的文章,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。

https://tonkabean.me/支持與鼓勵/

關於我:https://tonkabean.me/


故事選集

https://matters.town/@tonkabean/collections